用爱共筑以心印心的生态社区·全球云直播
发布日期:2020-06-02

第二届中国自然科普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一届生态社区发展线上峰会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旨在倡导人类关注和保护生命、自然、生态、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人类自身。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指导,印心自然教育科学中心、国际生态社区网络(WEA)、印心创新国际设计中心(AEDC)、可持续发展研习社、同修大学、凤凰网房产等机构联合举办的爱共筑以心印心的生态社区·第二届中国自然普教育发展高峰论坛暨第一届生态社区发展线上峰会·全球云直播,为全球热爱生命、关注教育、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社区发展的伙伴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
 
  今天到场的嘉宾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先生、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先生、北京社发院导师萧淑珍女士、湖北西厢房乡建联合机构联合创始人叶好秋先生、华道生态社区总协调人王薇女士、三生谷发起人/全球生态村联盟亚澳区委员汪海潮先生、IMO中国莫基组成员/顾问翁运春先生、云南外普拉村总策划邹长斌先生、旗溪生态社区创始发起人郝冠辉先生、大墨雨村学发起人吴晨女士、0生活生态社区发起人孙友、印心生态创新国际设中心首席设计师许义兴先生。

(主持人印心自然教育科学中心联合创始人吴道源)

 
  5月22日早上9点,国际生态社区网络(WEA)发起人、印心品牌创始人吴道源老师作为主持人开场:“今天是论坛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中国绿发会的周晋峰秘书长将为致辞,并宣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态社区发展专项基金(筹)正式启动;中美后现代研究院副院长王治河老师远在美国的深夜,也将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今天分享的嘉宾都是在业界有丰富经验和探索实践的老师,他们将跟大家分享他们实践中的困难和经验,为听者打开关于生态社区发展新的视野和思路。
 
  吴道源老师从生态社区的角度解读“千年的目标”:“社区其实就是社会的最小单位,今年的疫情让我们重新回归了社区生活,也充分地意识到社区的重要性,在健康安全的生态社区里生活就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和习主席提出的“千年目标”。 今天我们将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生态社区地图0. 1版,为什么是0.1版呢?因为我国生态社区的发展还刚刚起步,全国各地的实践者都在砥砺前行中。国际生态社区网络作为生态社区发展基金(筹)下的一个公益性的推动平台也还处于萌芽期,所以我们需要汇聚大家的力量,共筑以心印心的生态社区,我们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社区,生态网络,一起携手前行!

中国绿发会秘书长 周晋峰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环境法委员会”(WCEL)委员、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OECMS全球技术专家组专家周晋峰先生作为本次峰会的联合举办方致辞。他说,中国人自古重视对自然的认识,在《道德经》中老子曾有“道法自然”的说法,此说法不仅指导了几千年中国人艺术、生活、文学等各领域的发展,同时对当下的生态保护意义也不容小觑。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本质,就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和保护的过程,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帮助自然生态遵循自然规律、客观地去演进,而不是干扰甚至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工业文明的产生与进步,人与自然的冲突日益加剧。尤其随着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让人类更加强烈地认识到,由于人对动植物生存、自然环境的过度侵占,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形式不断发生、突破边界。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这一切都应从自然教育开始,让孩子们参与、理解、传播,共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共处空间。最后,周晋峰秘书长预祝峰会圆满成功,并呼吁热心于自然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教学相长,互相促进。这个平台只是开始,接下来绿发会支持主办方联合各界力量共同构建中国自然教育学术委员会,加强相关研究并推动实践,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与传播者,应该在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一起来创造更美好的自然人居生态。

中国林学会秘书长  陈幸良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农学博士,研究员、陈幸良老师代表中国林学会致辞。他说,自然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身心相连的教育。走进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才能更自觉地善待自然、保护自然。自然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是社会道德文化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的标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的自然教育起步稍晚,但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社会组织,企业,政府部门、一批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现在统称自然保护地),都在积极探索、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发掘和开拓自然生态资源的新功能、新价值,为自然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教育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比较教育学博士 熊建辉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比较教育学博士熊建辉老师带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构成及其对教育的指导意义”的主题分享,将尊重生命、尊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出行等作为实现目标。加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创新学校课程,深化与扩展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优质学校建设的良好效果,正是生态文明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也是体现国家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的发展要求。熊建辉老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新时代自然教育发展,提出了九个思想维度,并对开启时代自然教育发展新征程充满希望。

北京麋鹿生态中心副主任兼科普部主任  郭耕

 
  济师,也是一名专门从事自然保护教育的科普工作者。他作为北京濒危动物中心第一位饲养员,1988年首创该中心金丝猴繁殖记录,曾作为中国猴类专家赴爱尔兰工作, 1993-1994年参加中美合作“绿尾虹雉繁殖研究”课题,担负野外考察部分,几度赴秦岭、岷山、邛崃山等地与中外专家进行合作,野外考察金丝猴、羚牛、绿尾虹雉等。他称自己也越来越“四不象”:教师不像教师,导游不像导游,作家不像作家、专家不像专家。
 
  20日的自然教育峰会中他讲了麋鹿的故事:麋鹿自古在中国就是有的,人们把它当吉祥的象征。1864年,一个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当时的清朝皇宫,在皇家内院看到麋鹿,但却不认识。他是一个博物学家,这引起了他的强烈好奇心,由此也揭开了西方人对麋鹿的认知。遗憾的是,随着清政府的的衰弱,麋鹿也逐渐失去了家园。很多动植物在人类历史的变迁中,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演变,人类的认知、习惯、行为都会改变生物的种群繁衍或消亡,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德国籍生态学家和艺术家 Kosima

 
  Kosima老师是德国籍生态学家和艺术家,她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年,在中国的山水自然中印下了自己青春的足迹。今天她分享的主题为“如何将荒野纳入城市自然教育”。她首先跟大家分享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起源以及生态城市的概念设计图,以及生态教育前沿观点,包括自然教育对儿童各维度学习力提升的帮助、自然教育对自然缺陷障碍(NDD)的帮助和改善、将自然与荒野纳入城市规划对城市应对力的提升方面、自然包容性城市设计的方法等,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充满趣味。Kosima老师在分享中倡导:“使荒野成为城市自然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让下一代茁壮成长,认识和珍惜自然,学习和整合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到生命之美本身的展现。”

印心自然教育科学中心联合创始人及CEO、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陈丽

 
  印心自然教育科学中心联合创始人及CEO、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陈丽老师分享了“后疫情时代自然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她从印心自然教育科学中心在自然教育活动、自然教育教材与读物、自然研学课程与训练营、自然生活衍生品、自然科普人才培养、印心科普大讲堂基地等方面的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她倡导从自然教育入手,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美好地球生命家园。演讲最后,陈丽老师介绍了与她共同发起中国自然教育创新网络(CNIN)的两位小伙伴: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汪星宇、北京大学北大校园公益营造社及草图营造联合创始人黄彬凌,并宣布了CNIN的成立,启动中国自然教育白皮书调查,生态社区创新研学项目。

史宁(左)与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右)

 
  史宁老师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美丽公约文明旅游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全国美丽公约文明旅游公益活动发起人、全国文明旅游宣传实践先锋人物,他分享了“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公益志愿行动5年的历程。从2013年发起“美丽公约”文明旅游公益倡导行动,共创新时代高品质旅游人文环境;2015年5月19日“美丽公约擦亮天路”公益行动开启, 9月份美丽公约团队参加香格里拉金秋赛马节,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一片垃圾都没有的万人聚会。五年来,美丽公约志愿团队在西藏地区每天捡拾回收塑料瓶等垃圾,为守护人类第三极辛勤工作,受到各界的的持续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
 
  2019年12月,美丽公约与印心建筑与生态创新国际设计中心(AEDC)共同发起“守护第三极——旅游业的第二次革命.旅游垃圾分类革命”公益行动,将在西藏林芝鲁朗地区落地第一个 “帽子驿站”。“帽子驿站”采用零碳排放的绿色生态设计,清洁能源,雨水收集,轮胎墙,环保砖…并将环保科普融入互动游戏为游客提供服务,是全国各地公益志愿者的生态研修实习基地,在实现当地垃圾回收存储和循环利用的同时,相信“帽子驿站”这个建筑本身也将成为藏区旅游行业的一张生态环保名片!

(西藏鲁朗生态文明驿站“帽子驿站”)
 

  西藏鲁朗作为“帽子驿站”的第一站,预计在今年7月完工。目前正在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招募请搜索:这张设计图包含来100万个心愿)。史宁老师呼吁大家一起践行美丽公约,为同一个目标一起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自然教育践行者 何小清

 
  何小清老师是自然教育践行者。她从五个方面分享了“保护与发展,共建共享“的理念,分享中她总结自身在自然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成果:在四川省自然教育基地评定、自然教育高峰论坛、自然笔记大赛、自然资源保护与科普教育结合上做了许多探索,通过低段体验、中段学习、高段研究三个层次让孩子学会观察、完善认知、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城市自然教育体系。

北京市园林学校督导主任、高级讲师 张培艳

 
  北京市园林学校督导主任、高级讲师张培艳,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善于将传统文化与自然科普教育进行整合,执着于自然科普教育科学性和趣味性的融合,倾心于传统文化教育时代选择性和科学普及性的传承。她从“自然教育的崛起、中小学自然教育实践、中小学课本的科普品牌打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自然教育课程”为大家带来精彩分享。张培艳老师着重强调“人在自然中天性释放”原理,并展示教学案例:迷你花园DIY、我是小小训犬师——训犬训练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上设置分级、同一课程会根据季节、受众的不同进行调节,充分展现着其中的灵活性,她倡导大家积极投身于自然教育实践中,享受其中的快乐与美好。

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马琳琳

 
  北京学前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世界中联儿保委员会理事,ICEE国际儿童生态教育体系创始人马琳琳老师对做了“中国城市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探究”的主旨分享。她说,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的推广,将自然教育作为一种特色、一种教育理念输入到城市幼儿园是非常重要的。她说:“自然教育可以独立变为一个课程,但在幼儿园需有很大的不同,应当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主导。”更重要的是,实施自然教育的老师本身必须拥抱变化,善于学习。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  欧阳志勤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欧阳志勤老师主要从事珍稀濒危植物、农村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云南古村之友志愿者团队牵头人之一。20日峰会上欧阳志勤老师就“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云南金钱槭的保护与研究”做了主旨分享,通过“保护暴虎珍稀濒危植物与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云南金钱槭保护与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展望及讨论”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她说:生物的多样性的价值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其中需要我们着重珍惜濒危植物。她向大家展示了金钱槭的植物资料,地理分布以及面临的问题。她说:“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保护区可以作为一个展示。培养人们了解和认知自然,提高学习自然的兴趣、启迪人们探索自然领悟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懂得敬畏自然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青创生态工作室负责人 王路

 
  王路老师,毕业于人大商学院、民主党派民盟盟员、北京青创生态工作室负责人。他带来的《数字时代自然教育如何转型和实现自我造血》的主旨分享,他说:“目前我国大部分自然教育产业链位于C端,还是不太完善的产业链”。他提出:“当今疫情下如何做自然教育?新时代如何运用科学技术为自然教育带来帮助?是高端还是本土朴实型的?若过于高端,是否会脱离自然教育的初衷?自然教育是否会因与现在学校教育的冲突而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专业、出版人、科普专家  刘从康

 
  刘从康老师是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专业、科普专家,出版人,是《身边的鸟》《武汉植物笔记》《身边的二十四节气》作者。他以“寻找城市里的自然”为主题做了精彩分享。他曾对武汉中心城区的野生植物做过细致的数据调查:被子植物122科,653种;武汉城市鸟类,18目62科,320多种;单位院子里的野豌豆属、小巢菜、泥胡菜等,马路对面小公园里的荇菜、杠板归、夏天无等小型植物…都是他热爱和观察的对象。刘老师说:城市环境里的植物以及一片荒地,随处可见的花、草、鸟,生活之中的随处可见却在纸张与画笔间赋予意义,用颜色和形态将小小的美好记录,将自然留在手中,记在心间……听刘从康老师的演讲,仿佛于匆忙的城市间,走进了一片安宁的自然世界。
 
  20日峰会当天,最后的压轴戏是吴道源老师面向近5000位在线的伙伴发布了0.1版本的中国自然教育地图,他说:“我们知道做自然教育的机构还挺多,之所以发布0.1版本,是希望随着大家更多的碰撞与交流,自然教育的版图能够快速迭代,从地图分布上看有绿色家园、油点草自然教育中心、阿福森林体验、普米森林等18家机构,也欢迎更多的自然教育伙伴加入进来,一起携手!
 
  为期三天的中国自然教育峰会暨第二届中国自然科普教育发展高峰论坛仍在进行中,5月20、21、22日:关注自然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生命、环境、科普以及生态社区建设的伙伴们,可持续关注倾听这一领域探索者和先行者的思想、经验与心得,与他们同频共振!


    上一篇:2020中国海外云展会即将开幕,抄底海外正当时
    下一篇:发现蓬勃生机·感受内心脉动·共建中国生态社区网络

    主页    |     综合资讯    |     社会万象    |     文化艺术    |     体育娱乐    |     经济教育    |     健康生活    |     科技汽车    |